职朋校友圈 - 真实大学口碑 - 职业圈旗下网站
职朋校友圈 > 广西民族大学 > 广西民族大学院系设置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

五十年栉风沐雨,岁月如歌。1960年8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创办(时称中文系),2000 年由原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研室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6年更名为文学院。

50年来,文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走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形成优势、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呈现出勃勃生机。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刚建院时,只有1个汉语言文学专业,111名本专科学生。现有4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1个博士点建设学科,在校普通本专科、研究生2107名,学生来自祖国26省(自治区),21民族。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建院之初只有职工10名,其中仅1名副教授。现有在职教职工85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在读博士生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3人,博导5人。3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5位教师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办学特色鲜明。形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大特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优质专业,形成了大写作品牌的人才培养技能特色,形成了“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特色。拥有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科研水平迅速提高。1992年以来,学院获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立项4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74 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 500多 篇,其中发表在核心刊物上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66部。

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拓展。198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与东南亚国家大学签订了合作培养研究生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留学研究生48名。对外汉语专业以3+1人才培养模式,到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教师与东南亚高校合作开展学术研究。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学院获得了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广西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区先进班集体”、“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院庚50桂枝香,芝兰二万满庭芳。50年来,共培养了1万多名普通本专科研究生,1万多名各类函授生。涌现出了一大批颇有成就的党政军领导干部、教授、专家、学者、全国先进,涌现了一大批诗人、作家、评论家,相思湖作家群影响广泛。

回顾50年的历程,文学院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关怀和厚爱,凝聚着校友们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一代代教职员工的勤奋工作,历史将永远铭记。

文学院人的耕耘创业,铸就了今天的辉煌,也凝炼成了文学院的文化传统,那就是: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是办学之魂。校训是对长期积淀而汇聚形成的广西民族大学精神的凝炼,当然也是文学院的办学灵魂。我们一直把“公”“能”教育作为永恒的使命,同时注重办学的个性。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各民族师生多种文化互动融合,兼容并蓄,和衷共济。

“敢为人先,止于至善”是创世之气。文学院是勇于创新的。思想解放,行为领先,在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史上,创下了五个第一,第一批招收本科生,第一个招收留学生,第一批招收硕士生,第一批获得博士点建设学科,第一批招收专业硕士生。文学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广西民大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不仅敢于创新,更追求卓越,追求崇高,追求完美。正因如此,我们始终青春无限,朝气蓬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成就,培育了一又一代的新人。

“勤诚朴实,薪传八方”是立世之本。莘莘学子,不少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没有更好的先天条件和优越的社会环境,但勤奋、真诚、质朴、扎实,犹如小草,默默无语,却绿满天涯,不论是在遥远的边寨,还是在繁华的都市,都花香四溢,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边疆永固。薪传八方,是一个应用基本知识,适应新环境新行业的过程,也是一个负重前行的过程,更是承载文化传播责任、民族振兴使命的知行合一的历程。

当前文学院处于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转变、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升内涵的转变、从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向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广西经济社会飞速前进的战略机遇期,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博士点学科建设为龙头,走特色发展道路,促进民族性、区域性和国际性的相互融通,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