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数学科学学院办学至今80年,前身可追溯到1932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修科,是学校最早创办的系科之一。根据学校办学需求,由1954年的数学专修科改为数学系始,历称数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至2005年改称数学科学学院,四次更名调整;8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各层次专门人才150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687人,硕士研究生320人,成人教育学生300人。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7%
学院办学实力雄厚,学科专业全面。学院现设有数学系、概率统计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高等数学教学部;广西师范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MAS)教育中心和广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心设在本学院,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中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和桂林市数学会挂靠在学院。
学院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基础数学学科是广西首个数学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优势专业)立项专业。
学院现拥有数学和统计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课程教学论)和数学课程教学论和应用统计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学院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49人,有博士学位24人(其中博士后7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1人;教师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荣获“广西十百千人才”称号的专家3人;拥有4个广西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自2005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得7项自治区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和多项校级项目,其中,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自治区重点课程2门(高等代数,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院教师主持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0项,获自治区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获自治区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教师编写的教材《现代数学教育学》、《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被区内外多所高校选用,广受好评。
自2005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地厅级科研项目60多项;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90多篇,被CSCD、CSSCI收录18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专业素质过硬。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被区内多所高校借鉴,成为这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优异,自2002年以来,获国家一等奖7项、二等奖23项;连续两年获“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优秀奖;2009年学生获广西首届师范生技能竞赛中综合一等奖、单项赛课和板书第一名,2011年获广西第二届师范生技能竞赛综合一等奖,说课、板书、赛课、教案等单项第一。
学院不断拓展服务社会深广度,服务地方发展。学院积极推广和利用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十余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区培计划”、“广西区园丁工程项目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大部分学员已成为广西基础教育中坚力量,多数园丁工程学员已走上领导岗位。
学院建立共享机制,引领学科专业发展。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辐射和推广教研成果到老少边民族地区的一线中学以及区内外一些高等院校。通过“送教下乡,送研究上一线”活动和到省内外一些院校讲学传播教研成果。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先后到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河池、百色、来宾、崇左等地的中学和区内外部分高校进行教研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院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社会反响好;充分发挥统计学学科的资源优势,积极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培养与统计有关的专业人才,并提供数据分析、决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