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朋校友圈 - 真实大学口碑 - 职业圈旗下网站
职朋校友圈 > 大庆职业学院 > 大庆职业学院院系设置 > 大庆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简介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

大庆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简介

化工专业始建于1991年,现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三个主干专业,现有在校生1050人。2002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投资1821.53万元。十几年来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生产、管理一线毕业生2500余人,为各化工企业单位培训各类人才1000余人。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形成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形成了“突出能力、强化素质、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和“以特色求发展、靠质量创一流”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师资队伍

化工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9人,占教师总数的63%;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6人,占20%;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1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2人,占63%;双师素质教师17人,占90%。同时,专业还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并聘请33(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聘请兼职教师22人)名来自石油和化工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化工专业的专兼任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成果,近几年共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篇,完成或在研市局级以上教科研项目40余项,获奖2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级项目《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获优秀奖,国家级项目《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两个子课题获一等奖。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化工单元操作》、《石化产品检测》、《炼油装置操作与控制》和《安全环保技术》4门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化工装置操作与控制》、《反应器操作》被评为国家化工教职委精品课程。石油工业出版社规划的全国石油类高职高专院校化工教材11部,我系主编10部,有1部教材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示范建设以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团队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了工学结合教材9部。2008年、2010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团队被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基层建设标杆团队,2010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

2.实训基地

现有基础化学训练、精细化工、采油化学、油品分析、安全环保技术、化工机械技术、天平室、水环境监测、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仪表、大气污染控制等多个类别的实训室,设备总值300余万元。

2006年投资73万元建成了包括合成氨等5大流程的化工典型装置仿真实训基地、包括精馏操作等14套训练系统的化工单元操作技能考核实训基地,各有80个站点,满足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学生技能考核和单元技能测试的需要;2007年投资46万元建成了有40个站点的精细化工、环境监测仿真实训基地,包括工业尾气催化燃烧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及设备、水处理、大气处理、废弃物热力氧化焚烧工艺等13套仿真软件,满足了专业群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

2008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投资1093.53万元建设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分析检测实训中心、化工综合技能训练中心三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新增面积3189平方米,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提供了必要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立了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等97家校外实训基地,与13家大型企业签定了联合育人协议,满足了学生就业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订单式培养,市场化就业”

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为了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特殊要求,该专业同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福佳集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了“订单式培养,市场化就业”的机制。其内涵是指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由学院招收学生、制定计划,组织教学、实施管理,学院按企业的要求培养、考核、选拔学生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也就是按照企业要求和岗位需要,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应的岗位技能,根据企业提出的培养数量,学生毕业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入学校进行双向选择。“订单式培养,市场化就业”给企业选人用人以极大的空间,使学校成为了企业的人才库,同时使学生产生了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全心投入,全面提升素质,强化专项技能,提高了毕业生的质量,提升了学校信誉,使专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

2007、2008年与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该公司订单培养生产操作技能型人才100名,学生提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月工资500-1000元;与大连福佳集团合作,有56名2007届、2008届的毕业生率先走上了工作岗位。教师定期进入企业,进行教学、管理和考核。学生非常珍惜市场化就业的选择机会,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深受企业欢迎。

4.“双证书”教育

积极开展“双证书”教育,建设完成了化工单元仿真技能鉴定站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考取各工种的高级技能鉴定证书。其中参加“化工总控工”技师培训9人、“化学检验工”技师培训7人、“有机合成工”技师培训3人、“化学检验工”高级考评员培训3人、“化学检验工”技能鉴定督导员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家级裁判培训3人,考取“企业培训师”4人,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学生在毕业前取得化工总控工、分析检验工、化工操作工技能鉴定证书,比例达到100%,并取得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必要的储备。

5. 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

近年来, 团队教师紧紧抓住服务石油行业这一主线,承担了大庆油田企业《低温破乳剂》、《低渗透油田产出水处理工艺完善技术现场试验》、《油田电化学脱水器过渡层抑制剂研究与应用》、《聚膦羧酸型阻垢缓蚀剂研制与应用》等生产应用研究项目8项,其中《聚膦羧酸型阻垢缓蚀剂研制与应用》获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油田电化学脱水器过渡层抑制剂研究与应用》获大庆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项目经费408万元,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

与大庆油田化工集团合作的《重烷基苯磺酸盐体系适应性及原料扩展研究》为大庆石油管理局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是大庆职业学院服务油田的标志性项目,为大庆油田4000万吨稳产创造了1亿元/年的经济效益。与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合作的《捕集提纯电厂废气中CO2技术的研究》项目,是将电厂废气中CO2捕集提纯后注入地下用于油田驱油,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10%至20%,同时大幅降低CO2的排放,加大节能环保的力度,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

三年来,团队教师先后有20人次进入企业,为职工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和岗前培训,参与企业职工技术运动会的组织、出题、考核、评价,完成了对应不同流程和岗位的试题库建设工作。为大庆油田企业举办过12期培训班,培训和鉴定950人次。

6. 社会声誉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中石油润滑油公司大庆润滑油厂、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浩良河分公司等黑龙江省上市公司及大庆精细化工园区的相关企业。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专业对口率高。近三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平均在96%以上,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毕业生月薪在1000—4000元,专业对口率达95%。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的评价、人才需求情况及行业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系部每年组织教师下企业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调研。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精神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毕业生的满意率96%。2009年11月3日至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我院化学工程系学生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控杯’化工总控工技能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07级学生何明明、李少奇、王欢获得个人二等奖,化学工程系获得团体二等奖。白术波等4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年11月获得学生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控杯”化工总控工决赛团体总分三等奖;2010年11月获得学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苑杯”化学检验工决赛团体总分二等奖(其中1名同学获个人全能一等奖),2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郝洪玲同学在中石油大庆润滑油一厂第四届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第五届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了第一名,安全知识竞赛第一名,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第三名,2008年度当选为厂先进工作者;在2009年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浩良河分公司举行的岗位技能比赛中,刘颖获气体深冷分离工第三名、刘强获水煤气工第三名,陆项金在毕业未到半年即杀入决赛,获得优秀奖;在2009年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举行的岗位技能大赛和安全知识竞赛中,谷世文均获一等奖,并多次担任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张宝友、王丽华已被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拔为车间副主任。毕业生服务一线、扎根基层,他们有70%已走上了副操、主操、班长、生产调度和技术员等重要岗位,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7.素质教育

形成了“1185”铁人素质教育培养体系。“1185”即以职业素质教育为1条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18项课外活动为载体,重点培养5方面精神。结合课程特点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和“五项要求”、5S管理、职业行为习惯养成、化工生产规范操作意识、岗位意识、吃苦意识、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专业品牌意识、绿色化工和科技化工的理念、心理承受能力等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每个教学情境,渗透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实际,通过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致父母一封信”、教师节“尊师重教”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及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参观石油科技馆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通过开展我是化工“新铁人”野外拉练、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忘我拼搏精神教育;通过参观铁人纪念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就业与学生素质教育关系”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通过开展化学知识竞赛、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实验活动、“相约化工”系列讲座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求实精神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特色班级创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教育。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培养精英学生,实施品牌工程,全面提高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了一大批铁人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