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
外国语学院在1978年招生的外语系基础上创建而成,现有学生近千人,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开设的专业方向有英语(师范)、英语(经贸)、英语(翻译)、朝鲜语和俄语。设有英语教育系、经贸英语系、翻译系、朝鲜语系、俄语系,隶属有大学外语部。
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渐趋合理,学术梯队比较整齐。教职员工102人中有95人是专任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人。9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历。有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有6人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和扬州大学担任硕士生导师;聘请国内著名高校兼职教授5人;每年聘请英、美、澳、韩等国家的外籍教师8-10人。
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16个,固定座位1320座。自主学习中心1个,多媒体教室5个,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地面卫星接收站1个。资料室藏书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90余种,包括英语、法语、日语、朝鲜语和俄语,各种声像资料不断更新充实,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学院根据学校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大英语专业的建设力度,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全面提高。2004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06年又被批准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校级品牌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英语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一贯重视课程建设,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英美文学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阅读》被评为校级一类优秀课程,《综合英语》、《视听说》和《大学英语》等被评为校级二类优秀课程,《基础英语》获校级优秀课程群。其中《新世纪英美文学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院确定了围绕学术带头人培养学科梯队的学科建设思路。学科梯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顶层是学术成果丰硕的教授;中间层是高级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基层是科研后劲足的一批年轻博士、硕士。在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首席带头人薛家宝教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已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2005年英语语言文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目前正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硕士点。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已出版20多部学术专著、词典、译著、教材和教参,发表论文近600篇。30年来,外国语学院向社会输送了大批英语人才,他们在教育界、学术界、政界和商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朝鲜语专业创办于2007年,办学时间虽短,但在“规模适度、专通结合、方向并举、注重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的引导下,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办学特色初步形成。朝鲜语专业首届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并获奖,为盐城市的中韩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做出了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注意将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的延伸,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平台。现有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57个,在各县均设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外国语学院有学生社团6个,学生刊物1种,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先后获得过“十佳社团”、“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另外,每周末由学习部举办的“英语角”,形式多样,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
目前外国语学院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为目标,以国家沿海发展战略为平台,积极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利用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就业率年均超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