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
在2016年2月公布的2016-2017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社工专业排名中,我校在全国开设社工专业的268所高校中,位居16名。本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为主,培养具有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理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在国家各级民政管理部门和社工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开设有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险、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等课程。通过环环相扣的专业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对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及其涉及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知识有完整深刻的理解。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人才越来越被重视,社会工作产业日益被看好,被视为近年最被看好的12类专业之一。美国有67万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根据国外社会工作人才占总人口的比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保守推算,我国至少需要260万左右的社会工作人才。鉴于此,2010年6月,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正式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人才发展大局,成为第六支主体人才队伍。提出要发展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社会工作实用性强,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致力于解除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各种屏蔽、不平等与不公正事件。它既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也应对个人与社会的日常问题。社会工作涉及的面很广,从基础的个人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到社会政策及其制定与发展都可以找到社会工作的影子。中国目前的社会工作发展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涉及社区家庭、福利保障、公共卫生、学校教育、司法矫治、就业服务和企业单位等七大主要领域,能够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和谐、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与促进公平。
社会工作者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熟练而严谨的专业技能,严格而系统的专业实习训练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与亮点。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满足800个小时的实习要求。目前与我校社会工作系建立长期友好实习关系的单位30余家,主要分布于深圳、广州、东莞、郑州、洛阳、上海等地,几乎涵盖了国内知名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同时,我校社会工作系与本地政府的民政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民政系统所属社会救助站、社会福利院、干休所及各级民政局、所等单位成为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长期的实习单位。通过实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将获得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系统知识与技能,并能深入了解该专业的就业环境与市场,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家庭条件允许的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交流生项目,进行国际交流学习。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能在民政、司法、劳动、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文化等政府部门,共青团、工会、妇女、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慈善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福利管理、社会政策倡导与制定等工作。自2011年起,我校社会工作专业陆续毕业学生400余人。其中,到深圳、广州、上海等地专职从事社会工作事业的毕业生占60%以上;保研、考研等继续深造的占25%以上;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在民政、社会保障、司法、文化宣传、社会福利等政府或相关机构工作的约占5%左右。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