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友口碑(共21位校友分享)
方方圆圆(女) 硕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材料学 - 2018届
- 学校印象官方的概况可以戳这里哈尔滨工业大学。补充一点,哈工大的英文校名并不准确,因为如果按英文再翻译成汉语的话,应该叫哈尔滨理工学院,类似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没错,英文的校名就是模仿的麻省理工。
哈尔滨校区是主校区,俗称本部,威海是分校区,深圳是研究生院,有少量本科生,按计划十二五计划末要建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由于本人只在本部就读过,所以在本回答中只描述个人经历的本部的情况。)
本部分为两个学区,一区和二区,有免费通勤车互通,二区的感觉类似高中,校园接近方形,在校园内除了教学设施和少量的小商店外,基本没有其他的东西。市政、土木、交通、食品四个学院从大一到博士都在二区,其余学院只有大一在二区,统称基础学部。
一区则比较复杂,大致有三大块——土木楼、“一区”、科学园,从土木楼到科学园的航天馆步行要近半小时(不是带着女票压马路的情况下),中间要经过耀景小区、复华小区、繁荣小区、园丁小区、西苑小区、贵新小区及一个铁道口,全程超过3公里。虽然习惯上统称为一区,但是科学园和土木楼和更像是三区和四区,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具备食堂、宿舍、教学楼、办公楼等设施。比如住在搬出野兽搬进教授的科学园的同学通常喜欢说“去一区如何如何”,而不是“去XX楼如何如何”
哈工大是典型的工科院校,别听人胡说是什么理工院校,曾经四个系的理学院已经只剩三个系,原化学系的一部分现在是化工学院,原生物系是现在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之所以要拿出这两个学院来说,一是因为本人是理学院的低材生比较了解,二是因为这两个学院已经被认为是工科(校方不清楚,但是在理学院内部是这么认为的)。二区的建设还算是有整体感,一区的话,完全是一种胡乱拼盘的感觉。
第二部分 校园生活
衣
工科学校的特点是——大家都懂的,就是妹子少,尤其本科。除去少量的文科专业,其余的总体情况就是“男女比例七比一,一对拉拉七对基”,以A开头的公寓有16座,纯女生公寓只有一座,什么感觉诸位可自行体会。工科+男多女少导致了工大人的穿衣普遍比较朴(lao)素(tu),普通T恤+没有过多修饰的牛仔裤+运动鞋是标配,校园满是大大的双肩包压在背上的男男女女,以至于我和本科同学形成了一种共识:判断一个女硕士是本校的还是外校考过来的,只需要看她上课是背包来的还是拎包来的就可以了。(这个标准不绝对,但是在我们系准确率超过90%)近些年虽然有所变化,但是走在工大校园和坐在师大的湖边的感受仍然是大大的不同。
食
民以食为天,学生也不例外。工大的食堂当年是以物美价廉闻名全市的,当年二区四食堂(现在叫神马不清楚了)的手撕牛肉面只要两块三一碗,面量和肉量都不少于大份的加州牛肉面,每天中午和晚上的队伍都从窗口排到门口,可惜后来估计是利润低,一年之后不见了,取尔代之的是另外一种面,质量下降了n个档次。当时的米饭是一毛五一两,记得食堂很友(xiao)善(zhang)地在门口摆了个秤,旁边的牌子上写着:米饭一两,实为不少于XX(具体数字忘了,反正是大于一),馒头每个净重不少于XX,饺子每两X个,当年我确实真的买来米饭称过,描述属实。近十年来米饭只涨价两次,一次涨到一毛七,一次涨到两毛,看看校园里同样的盒饭已经从3块/盒涨到了8块/盒,不得不承认,工大食堂真心是业届良心。在方便面引发物价暴涨狂潮之前,一区的食堂是能吃到7毛/半份的猪肉炖豆角,6毛/半份的豆芽,3毛一两的炒饭的,那时候谁要是花三块钱吃碗麻辣烫,简直就是奢侈浪费,什么,你还要来一杯一块五的饮料?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时至今日,食堂的菜也涨了好多,不过工大食堂仍然保持着较低的价位,如图
¥1.00的豆腐,¥1.50的土豆泥,¥0.80的米饭。一些妹子估计一半就可以吃饱了。这是2013年的数据。
由于性价比高,工大食堂成为了附近中小学生解决午饭的重要地点,这成为了上午第四节有课的同鞋们的噩梦,每到中午,附中的初中生会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一区各大食堂,让本就人山人海的食堂变得更强拥挤。青春期的孩子们精力旺盛,食堂内到处是一样衣服的身影在奔跑,他们经常端着一碗热面撞在早上没吃饭刚刚在课堂上还没睡醒头晕脑胀的大学生身上。为了逃避这些中学生,没课的人通常会把吃饭的时间提前到他们下课之前,有课的人会有一部分选择逃课避免抢不到饭吃,不愿意逃课的人就自然悲剧了。为此工大的学生怨声载道,然而后勤贴出了一张毫无诚意的告示,说是经过调查,并未对广大同学的就餐造成很大影响,此告示一出,所到之处尽是围观者的破口大骂。这是多年前的事情,不过貌似到了现在这个事情也没得到解决,不出意外的话,当年最早抢饭的那一批初中生应该已经有人体会到了被人抢饭的感觉。
多年以后,面对初中校服,小明同学将会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哈工中附大食堂的那个遥远的中午。
住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网址,如今再没人问起;分给我片看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你总是找不到我E盘的秘密,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宿舍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应该是远胜于食堂的,一个月不吃食堂大有人在,一个月不在宿舍的就很少见了。我本科的大部分,工大的宿舍硬件可谓是灾难,特别是一二三四几栋旧公寓,我当时在二公狱,没错,不是寓。窗外是一条大马路,而且是有桥的那种,冬天还好,到了夏天,白天是各种汽车的声音,晚上是各种飘进屋里的烧烤味道,开瓶啤酒闻着烟味就可以喝了,串钱都省了。偶尔还会听见桥上传来“吱~~砰~~咚!”的声音,场面自行脑补吧,那画面一点也不美。电不够用,热水也经常没有。自08年底,15,16,17公寓落成,8人寝室的时代结束,二公寓从此丧失了和一公寓竞争亚洲最大筒子楼的优势,三公寓的妹子们也从此告别了睡在上铺的姐妹。最大的影响就是原来只有在二三公寓间的那些香艳的场景转移到了15、16公寓间。不过,本科生每月25度电一般来说还是不够用的,即使有熄灯时间的限制。另外对于喜欢看足球比赛的同学来说,熄灯时间是个非常让人痛苦的事。当然,如果已经熬到了硕士甚至博士,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总的来说,新公寓的建成及旧公寓的装修对住宿条件的改善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新公寓的电水壶对于超大泡面消耗量的学生人群实在是神器。
管理人员的服务还是非常优秀的。我曾经因为心情不好去外面喝酒,很晚才回到宿舍,被保安大叔拉住开导,那位大叔说出了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孩子,不必烦恼,人生就是不断挣扎的过程。”至于打扫卫生的阿姨们,确实很辛苦,她们每天的清扫是有规定的,具体几次没有问过,可以确定的是,接近深夜的时候还要有一次打扫,学生起床前也会有一次。大一的时候我找过阿姨缝衣服,这显然是不在她的工作职责内的。不过据女生说,阿姨对她们的态度不是太好,原因估计是保安大叔喜欢妹子,保洁阿姨更喜欢小伙吧‘(*^﹏^*)′。
行
一区位于哈尔滨几乎最中心的位置,几乎全哈尔滨的任何地点都可以从一区周围步行20分钟以内的公交站通过一次公交到达(当然这也和哈尔滨不是很大有关),距离哈站只有4公里不到,工大本身就是一个商圈,附近的娱乐场所质量不论,种类还是比较齐全的,到著名的中央大该,不,街,公交只要十几分钟。另外,市区几大著名的*河*蟹*区域,二区附近有一个,一区附近有两个,而且都是比哈站还近的……(x___x)
第三部分 学习生活
自习室
工大的学风确实是比较好,不过也没有传闻的那么凶悍,在宿舍打dota的人也是很多的,当然,自习室也是相当拥挤。工大的人口密度应该是在哈市高校中居首位的,加上在附近租房子复习考研的人比较多,导致本就拥挤的自习室更加人满为患。至于自习室的场景,和《大学自习室》里唱的差不多,没有太多的新意。
学期安排
工大的放假时间是一直在全省保持较短或最短水平,课程难度不算低,有着规格严格,不让及格,功夫到家,不让回家的说法,事实上也没有那么恐怖,还是在人类承受范围内的。最近改为了小学期制,就不是特别清楚了,因为我已经毕业了。
第四部分 其他
校园轶事
校园里一直流传着四大奇人的故事,如今只有足球小胖还会出现,树下老人刘震北先生已经仙去,馅饼西施和一块钱老太太很多年都没有人见过了。
近两年都会举办博士生集体婚礼,或许多年以后,本科生也会有集体婚礼。
五一前后的几天在校园里行走是最舒服的,因为那是丁香花开的时候。
留学生经常会在夏天的夜晚在宿舍楼下喝酒唱歌,因此和中国学生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不过规模一般不大。
食堂和教学楼因为各种改名已经很少有人还在叫旧的名字了,黑店的称号却一直传承了下来。
社会评价
哈市人民确实存在对工大一定程度上的崇拜心理,也不至于很夸张,偶尔有个大叔大妈听说你是工大的夸一句,回以一个微笑就可以了。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优势的话,工大的学生出去做家教还是相当受欢迎的。
第五部分 结语
写了整整一晚上,还是有好多没有写出来,头脑中反复闪过“母校就是你骂了无数次却容不得别人骂一次的那所学校”这句话,这种感觉在离开学校之后会更加强烈。在工大多年,很难说最难忘的感觉是哪一种,非要找一种的话,对我个人而言,应该是那种工程师的氛围:老师和同学比较单纯,为人普遍比较踏实
- 专业评价找不着到工作更多看个人综合能力,本人材料学院最难找工作的专业,本硕哈工大。个人感觉面试存在很大弹性区间,最重要一点去是去面试前准备一下岗位的职能相关的知识,哪怕专业不合,也可以让面试官觉得你是懂行的,然后谈吐,沟通表达也就是软实力还不错的话,你基本能进去入候选名单,剩下的就看运气。我们专业整体不如焊接那边,但是也有少部分拿到20+,15左右一些,很少有低于10w的,不过女生很难找到工作,比较坑
- 口碑详情 展开
1200元/月
6000元/月(一般工作)
10000元/月(好工作)
时光微凉(女) 硕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材料学 - 2018级
- 学校印象优点:作为老牌985高校,建校历史悠久,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便凸显出学校的整体气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一流,学习氛围很浓厚,上自习的学生很多;科研条件好,经费充足,科研气氛特别好,对于硕士博士的培养要求很高;工科专业分得很细,很专业;食堂可供选择菜品种类丰富,
缺点:
本部地处哈尔滨,地域与气候限制了些发展,以至于一些学子不愿意来到;因偏工科,男女比例失调 - 专业评价哈工大的材料学专业属于全国同专业的顶尖,就业以新材料、汽车等科技制造业为主,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研发行业,专业就业前景稳步发展,研究生毕业起薪至少在1万以上,专业主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等学科,固体物理学科较难,师资力量十分雄厚,院士、青千等应有尽有,材料专业在全国可排前三,工科专业男生较多。
- 口碑详情 展开
方方圆圆(女) 硕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材料学 - 2018届
- 学校印象工大的航院和机电是最好的,学习氛围也不一样,这个从上课考试都可以看出来,都是大狠人啊。
还有你说工大的管理,其实工大的管理真的很严格,平时周围的同学也特别努力,图书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爆满的!考试什么的一旦发现作弊立即开除啊!! - 专业评价属于近机类,研究的很广泛,有的领域也很深入。社会实用性机械工程类单位大多都需要一名,两名的,不多。除非去专业的钢铁厂,或者化工单位或者生物研究等。。。
个人觉得还可以。 - 口碑详情 展开
1200元/月
10000元/月(一般工作)
8000元/月(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