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校友口碑(共10位校友分享)
飞飞120(女) 本科
安徽医科大学 - 护理学类 - 2018届
- 学校印象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也都比较负责。读护理的话住在新校区,新校区总体面积很小但住宿条件要比老校区好,六人间有空调没有独卫。新校区没有图书馆算是不小的缺点!!!学校食堂刚刚重新装修,伙食不错,价格也不贵。
- 专业评价本科护理相较于专科护理没有什么太大优势,不建议本科读护理。毕业后大多去三甲医院当护士,工作比较辛苦,薪资中上水平。本专业男女比例1:9.
- 口碑详情 展开
羽绒袄(女) 本科
安徽医科大学 - 护理学类 - 2018届
- 学校印象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30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8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医肿瘤病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8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5个省部级实验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安徽省高校智库。跻身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担高校。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类高端人才30余人次。有24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5人次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4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委,1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9人入选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保持省属高校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 专业评价学院拥有一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治学严谨"的高素质师资和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9人、讲师6人;博士2人及在读博士1人、硕士18人及在读硕士1人。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拥有教学实验及办公辅助用房4000多平方米,建有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护理实践教学中心。学院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实力雄厚,现有上海、江苏、广州、安徽等省内外18家三甲医院为主的实习基地,不仅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条件,也为学院师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临床实践和深化专业知识的环境。学院成立以来,始终以学生为本,坚持"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涉及科研、参与教学"的培养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开展护理教学改革,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基础医学和预防保健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开展治疗性沟通、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能从事现代医院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高等护理人才。十年来已为各级医疗单位输送了2000多名合格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就业去向遍及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安徽等地三甲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
- 口碑详情 展开
职朋用户(男) 本科
安徽医科大学 - 护理学类 - 2017届
- 学校印象医学类都很辛苦,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厚,临床专业很好。。。。。。。。。。。。。。。。。。。。。。。。。。。。
- 专业评价很棒。。。。。。。。。。。。。。。。。。。。。。。。。。。。。。。。。。。。。。。。。。。。。。。。。。。。。。。。。。。
- 口碑详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