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首页 成员 话题 口碑
立即获取

青岛科技大学求学调查报告

来自青岛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报考必读

青岛科技大学校友口碑(共4位校友分享)  

巧克力味道(男) 硕士

青岛科技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19届

学校印象学习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一个字混,学习氛围基本没有,老师混学生混。食堂还凑合做的还行,学校环境相当不怎么样,中间放个没用的山头绕多远的路。没什么热门的专业,化工行业都稀烂,学校就指化工,而且也不咋地,没什么好就业的专业,自动化可能好点。学费一般,中等吧
专业评价不咋样,一群混子老师带群混子,整体就是拉项目赚钱,学术免费劳动力。没啥就业前景,十分有壮行的欲望,本科毕业生起薪四千不到。不管主修什么课程一点用都没有,落后淘汰的课程上的挺起劲。专业课老师整天混不想说。学校排名根本排不上号,男生多,来了保证单身到毕业。比例30笔1
口碑详情 展开

月夜月崖(男) 硕士

青岛科技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17届

学校印象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学校现有崂山、四方、高密三个校区,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校舍面积9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20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外专******专家1人,青年******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9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海外特聘专家20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2人。

专业评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主要学科方向有热力循环理论与系统仿真、热流体力学与叶轮机械、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汽车动力总成与控制、工程热物理、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低温系统流动传热、煤的多相流燃烧热物理等。注重与化工、生物、信息、环境等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发展学科新生长点,包括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石油替代途径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节能、纳/微系统输送和温控、生物质气化发电、光催化制氢和电动汽车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等。
口碑详情 展开

pxr9092(男) 硕士

青岛科技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17届

学校印象在66年的奋斗历程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和“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锻造出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
专业评价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口碑详情 展开
此口碑数据来自求学调查报告,查看更多4个回复请前往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