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

首页 成员 话题 口碑
立即获取

郑州轻工业大学求学调查报告

来自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报考必读

院校口碑(共 667条)   发布点评

职朋9758745(男) 硕士

郑州轻工业大学 - 电子信息 - 2020级

学校印象郑州轻工业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ZULI)作为一所以轻工业、食品、化工和机械为主的高校,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专业特色鲜明:学校在轻工、食品、化工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学科基础,尤其是食品科学、酿酒和包装工程等专业,享有较高的声誉,特别适合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学生。

实践机会较多: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科研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

地理位置便利: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这里是中国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生活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学生的生活与发展。

教学质量提升:近年来,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并且逐步推进国际化,与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缺点:
综合实力有待提升:虽然在轻工、食品等领域有优势,但在综合性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上,与一些国内顶尖大学相比还有差距,学生如果希望涉猎更广泛的学科领域,可能资源和支持相对有限。

国际化程度不足:虽然学校有推进国际化的努力,但相比一些一线城市的高校,外籍教师和国际学生的比例不高,国际化氛围相对弱一些。

科研设施有限:在一些高端科研设备和实验室资源方面,学校相比于国内一流大学可能相对有限,某些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可能需要借助外部资源进行。

校园规模适中:郑州轻工业大学的校园不算特别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不如一些大型大学的校园环境那样丰富多样。

专业评价应用导向强:郑州轻工业大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专业与地方产业、企业有较好的合作关系,课程设置偏重实践和应用。毕业生在就业时,尤其是面对本地或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

课程设置实用:该专业的课程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信号处理等基础课程,符合当今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此外,学校还会安排一些实践类课程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项目中锻炼技能。

校企合作: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紧密,许多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合作项目,积累实际经验。这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发展前景广阔: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需求量大,涉及到通信、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郑州轻工业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在这些领域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口碑详情 展开

职朋9756833(男) 本科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软件工程 - 2020级

学校印象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隶河南省人民政府。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国际化特色试点高校。学校现有科学校区、东风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200余亩,有教职工23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0000余人。学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的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显示了学校在这些领域的强劲实力。学生评价方面,有学生提到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教学设备齐全,师资队伍负责,校园环境优雅。也有学生提到,学校的宿舍条件在不断改善,学习氛围浓厚,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在各方面的努力使得学生对学校的未来充满期待。此外,学校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显示了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视和成效。

专业评价郑州轻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校,在师资力量、就业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郑州轻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河南省高校前列,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202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8.32%,专业对口度达79.07%,工作总体满意度93.28%,职业期待吻合度87.78%,工作稳定度79.65%,在同类型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口碑详情 展开

职朋9788198(男) 本科

郑州轻工业大学 - 网络工程 - 2021级

学校印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知名教授或行业专家授课,教学质量高;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科研资源丰富,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学术氛围浓厚,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频繁,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
专业评价应届生起薪普遍高于许多传统专业(如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算法岗起薪可达 15-30K / 月),但高薪岗位竞争激烈(如大厂算法岗录用比可能达 100:1)。
政策支持:各国均将计算机技术列为战略重点(如中国 “东数西算” 工程、人工智能 “十四五” 规划),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技术融合:计算机与生物、医疗、农业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如医疗影像识别、智慧农业)成为新趋势,创造更多细分岗位
口碑详情 展开
此口碑数据来自求学调查报告,查看更多667个回复请前往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