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学院已经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科研实验中心。中心建筑面积约
2250
平方米
、总资产约
1500
万元、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核酸序列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90
余台,拥有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生药
3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免疫与分子生物学、中药制剂、生物化学
3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
1
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药药理与毒理学
1
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兰州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3
个工程技术与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
学院正在建设
9
个院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已经投资
1300
余万元,购置仪器设备
100
余台,建成后将为学院重点学科建设提供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科研实验平台。
学院以甘肃道地药材,敦煌中医药文献,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等研究为重点,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和其它科研课题
60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530
余部,发表论文
3600
余篇,取得科技成果
200
余项。中药鉴定学、伤寒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5
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学、中医临床基础被授予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称号。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伤寒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中药鉴定学、医用生物学、温病学、中药化学、内科学
12
门课程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医学史馆、中药标本馆、敦煌中医药馆、人体标本馆被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可授予的学位
学院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起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批准成为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单位。2008年被批准成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被批准成为甘肃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被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可授予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546
人,其中专任教师
381
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45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163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
226
人。拥有于己百、周信有、李少波、张士卿、王道坤、宋贵杰等全国知名专家。先后有
33
人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师奖”、“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等荣誉称号,
6
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14
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
14
人分别入选甘肃省“
333
”
、“
555
”人才工程及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0
人被省政府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
27
人被评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11
人分别被兰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学生人数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470余人,普通本科生5400余人,生源来自于全国24个省(市、区);并有各类境外学生在校学习,生源来自于美国、法国、韩国、挪威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