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朋校友圈 - 真实大学口碑 - 职业圈旗下网站
职朋校友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实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重点实验室

    学校实验中心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实验室进行建设,实验室面积 12800平方米 。设有36标准实验室和8测试室,每个教学实验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从整体设计到各项配套设备,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是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全国医学类院校首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学校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0个:方药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妇科)实验室、中药质量评价与血清药物化学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材质量控制实验室、中药药理(行为)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毒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剂配伍、不孕症“证、治”重点研究室;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实验室、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实验室、针灸临床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中药学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基础研究实验室、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新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

 重点学科

 

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名称

 

中药学(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方剂学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妇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内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针灸推拿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药创新药物学科群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学(一级学科)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医史文献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生药学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内科心血管病学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消化病学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中医妇科学(附属二院)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位授权学科

 

中医学  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中医临床基础           针灸推拿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外科学        民族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生药学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中医临床基础           针灸推拿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外科学        民族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药物分析         药剂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药理学           生药学 

药物化学              中医护理学        护理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中医伦理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449人(校本部109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68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8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1人,有38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巾帼建功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现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中药化学教学团队、方剂学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中药化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校2004年以18项指标A的成绩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在评估检查中,学校的教学水平受到教育部专家组和教育部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十五”期间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金匮要略、中国医学史、中药药剂学和美容保健技术;省级精品课程18门: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金匮要略、中医基础理论、神经定位诊断、中医妇科学、中国医学史、中药药剂学、康复医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中药药理学、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针灸学、美容保健技术和中医内科学(高职)。教学水平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生人数

  学校下设9个学院、7个附属医院(5个非直属)、1个研究院、16个教学医院和69个实习医院、实习基地。有17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8个本科专业及13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理、文、工、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16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7人,硕士研究生1118人,七年制学生1155人,本科生7729人,专科生3554人,留学生392人。


最后更新日期:2017-05-03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