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在原出版印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上于2007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是工、文、艺有机融合的多科类学院,现设有印刷与包装工程、新媒体与出版传播、艺术设计、动画与公共艺术、工业设计、音乐系、美术系7个系;设有数字印刷、印刷包装工程、出版与传播、数字出版、现代艺术、创意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7个研究所。开设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环境设计(设环境设计方向、公共艺术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设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印刷美术设计方向)、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和动画10个本科专业;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传播学、印刷光学、数字出版与传播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印刷光学工程和传媒管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现代出版印刷(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数字传播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印刷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传播科学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印刷出版上海市重点学科;印刷出版本科专业群和工业设计专业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新媒体与出版印刷”学科群是上海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六大学科群之一。
学院拥有一批结构合理、学历状况理想、专业覆盖面宽、年龄梯次优化,教学、科研、技术开发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共有教职工139人,专任教师116人,其中正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34人。学院聘请了一批行业资深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目前有在校本科生2836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38人,学院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北大方正集团、上海印刷集团、上海文新集团等50家大型出版、印刷集团、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是行业和产业的重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
2013年在上海市招生专业名称:1、环境设计(含环境设计方向、公共艺术方向)2、视觉传达设计(含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印刷美术设计方向)3、产品设计4、动画5、新闻传播学类(理科含广告学、传播学2个专业;文科含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3个专业)6、信息传媒类(含包装工程、印刷工程2个专业) 7、工业设计
2013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1、环境设计(含环境设计方向、公共艺术方向)2、视觉传达设计(含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印刷美术设计方向)3、产品设计4、动画5、新闻传播学类(理科含广告学、传播学2个专业;文科含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3个专业)6、印刷工程(含包装工程、印刷工程2个专业) 7、工业设计
环境设计(下设2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公共艺术)
环境设计方向
专业介绍
本专业紧密依托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构建以“空间艺术”为基础,以环境艺术创新思维理论研究为特色的学科前沿,倡导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连贯、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模式与特色发展相参照;课程设置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征。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熟练掌握环境设计理论和职业技能,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国家级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
主要课程
空间构成、居住空间设计、工作空间、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专业调研、课题应用研究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环境设计创意产业相关职业岗位,如在建筑及装饰设计施工企业、会展企划设计企业、房地产企划咨询企业、广告媒体企业、工业产品设计企业、事业及文教单位等从事设计、咨询及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公共艺术方向
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public art)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中创作与环境相应的艺术作品,并且表现城市的文化身份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由公众参与和共享的艺术,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是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形式如公共空间雕塑和壁画装饰艺术,还包括建筑、城市环境景观营造等形式,如今的公共艺术作品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以造型和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我院的公共艺术专业是在综合艺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现有在校生100多名,专业教师25人,教授2 人,副教授1人,讲师20人,助教2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约占80%。教师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及设计展并获奖,在国内外艺术领域颇具影响。本专业以综合媒介与材料研究为实践方向,将各门类艺术手段融会贯通,以大美术、大视觉的艺术观念作为当代设计理念并融入公共空间概念。注重人文教育,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毕业生在社会上有广阔的就业空间,而且毕业生连续三届有很高的升学率,2011届学生高质量就业率在学校各专业前列。
1)专业特色
公共艺术专业是综合性的多样化的艺术专业,它的特点是以城市生活空间设计为主旨,集传统与现代、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以综合绘画、空间装置、空间雕塑、壁画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城市导向标识设计为课程主导。通过讲授当今热门艺术与设计课程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创作与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艺术的本质,了解设计潮流,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各国艺术精华,努力把握好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沿。注重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着重培养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新兴综合材料为媒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材质的美感,并能运用艺术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对综合材料进行巧妙的搭配利用。从而创作出造型美观,构思立意新颖的作品,实现公共空间的美化和审美教育功能。以培养知识面广,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出色的具有大美术思维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2)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合
(1)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体系
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架构模式和教学大纲的制度与实施还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这些在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另外,在教学中多加注意对于学生人生观的树立也是必要的。
(2)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的良好手段。
在学生的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期,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使学生走出校门得到社会任务的锻炼是很好的手段。
(3)实验室的建设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有综合艺术材料实验室以及共用的影像实验室、版画实验室、陶艺实验室等实践场所。实验室的建设对于特色专业的建设是重要的,教学计划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实验手段的配合。
主要课程
中外美术史、壁画材料与工艺、古典壁画技法、当代艺术鉴赏、艺术概论、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城市雕塑、综合材料、陶艺、民间美术、数码影像、城市导向标识、展示设计、VI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广,培养从事公共艺术创作、城市文化及景观设计,艺术机构画廊的策划及艺术管理、艺术媒体及艺术品推广、公共艺术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下设2个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印刷美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培养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等专业领域内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的综合型设计艺术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基础的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训练,注意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想象力和品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中学习鲜活的知识,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成长为能够站在时代前沿、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巩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注重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层层递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设计基础课、设计史论课、设计实践课、综合设计课为递进层次;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强调四年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突出实验室在正常教学中的积极推动作用,辨证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主要课程
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编排设计、商业插画、广告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整合设计、包装纸盒结构、包装器皿、系列包装、书籍装帧设计、导向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面比较广,适合企事业设计部门、广告公司、传播媒介等机构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品牌视觉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并成为设计研究、设计教学的专业人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印刷美术设计方向
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现代设计艺术理论为基础,以印刷物的艺术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教学内容以印刷品美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装潢印刷工艺知识为基础,运用纸张载体和印刷媒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印刷美术设计技能以及现代出版、印刷物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具备扎实的现代艺术设计知识与较强设计制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设计工具创造性地从事印刷品美术设计、书刊样本装帧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广告招贴设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艺术设计概论、造型基础与表现、构成原理、字体与标志、图形创意、基础版面设计、版面与视觉传达研究、印刷美术设计、设计摄影、书籍装帧、期刊设计、样本设计、纸制品创意设计、DM设计、纸包装与造型设计、系列包装装潢设计、招贴与广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有:风景写生、摄影基础、专业考察、印刷见习与印刷材料调研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适用面宽,适合各类新闻出版、印刷、广告、设计公司、网络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广告传播、宣传策划、出版编辑等部门。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产品设计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与现代艺术、美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专业,其研究范围包括产品形态与功能、实用与美观、生产与消费以及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等关系。本专业主要以日用品设计、家具设计、时尚首饰设计、通讯产品设计等为主要培养方向。学生毕业以后,主要在大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部门,或者在工业设计工作室里完成新产品的设计,向需方提交最后的设计方案。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和动手能力,对市场上新产品有较大的兴趣和敏感度。
专业特色
产品设计专业在近年发展迅速,在各类国际设计大赛中屡有收获,逐渐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依托上海时尚中心地缘优势,紧跟时尚设计的前沿趋势,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2007年获得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建设工业设计实验中心,中心目前具有数控加工中心,三维快速成型机,真空铸型机,成套木工加工等教学实践设备,可满足学生课程实践与学生创新项目的孵化。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学科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对外与多个行业协会建立合作联盟,内部建立实行导师工作室制,给与学生了解行业与社会结果的通道。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绘画基础、二维形态设计基础、三维形态设计基础、设计快速表达技法、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模型制作方法、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产品市场战略分析、产品情感化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方法、室内设计效果图技法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数字化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家居产品、电子产品、家具、文教等企事业单位的产品设计、开发、宣传、展示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动画
专业介绍
自创办以来即确定了“弘扬民族文化、面向人才市场走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教育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
1)专业特色
扎根传统文化发展原创,以二维动画设计为主导,三维动画为辅,建设特色课程,发展定格动画,打造专业亮点,为办学特点。依靠新闻出版总署的行业背景,结合文科的出版印刷和工科的工业设计两个专业,拓宽办学思路,发展动漫衍生产品。
2)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8人,助教2人,硕士以上学位和有留学经历的教师约占80%。教师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及设计展并获奖,在国内外艺术领域颇具影响。专业已建立起合理的师资队伍模式(1)基础教学团队。(2)专业教学团队。(3)专业技术教学团队。(4)理论教学团队。
3)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合
(1)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架构模式和教学大纲的制度与实施还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这些在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另外,在教学中多加注意对于学生人生观的树立也是必要的。
(2)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的良好手段在学生的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期,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使学生走出校门得到社会任务的锻炼是很好的手段。
4)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对于特色专业的建设是重要的,教学计划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实验手段的配合。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根据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和专业技术教学三个方面的需求来建设。目前本专业已具备了多种系统设备和实验室,其中包括版画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综合材料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和在建的二维动画实验室。
5)培养目标
(1)有较高的的审美素养,较强的视觉感受功能和视觉表现能力;(2)掌握动漫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并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3)掌握动漫画的各种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有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4)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和创作;
主要课程
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动漫形态基础、漫画创作技法、视听语言、卡通雕塑、摄影摄像原理、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网络动画、频道包装、动画剧本创作、二维动画片创作、三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动漫创作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社会上有着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业方向大致有:数码影视机构、电视台、动画创作与制作公司、游戏公司、广告传播公司、网络公司、玩具设计和动漫衍生产品行业、出版印刷行业、以及媒体艺术制作和企事业单位设计策划部门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广告学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以及数字传播新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广告部门、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广告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创意、表现及管理专门人才。
结合我院在数字传播方面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基础及国家级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近年来,本专业在基于网络的互动广告创意、表现与传播方面从课程设置、项目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三个层次开展工作,并形成了基于网络创意与传播的广告学专业特色。
主要课程
广告学概论、数字传播概论、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美学、广告心理学、网络广告学、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制作、品牌战略与管理、整合营销传播、B2B品牌管理、广告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效果研究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新闻媒体以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创意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文案、市场调查与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就业单位有奥美广告、灵思广告、李奥贝纳、日本电通广告传媒集团、智威汤逊、万博宣伟公关、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传播学
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和数字传播是传媒产业和传播学科发展最为迅速的重要领域。为适应数字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在达到传播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前提下,本专业重点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媒体和数字传播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学生既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具有一定的数字传播技术能力、艺术设计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面向网络传播、数字出版、数字媒体、网络营销等领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型的高级传播专业人才。本专业文理兼收。报考本专业的同学如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则更有利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就业。
主要课程
传播学原理、选题策划、图形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基础、数字出版实务、网络编辑实务、网络营销、摄影与摄像、影视脚本编创、非线性视频编辑、图形元素程序设计、多媒体程序设计、交互式页面语言等。
本专业分数字媒体编辑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方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新闻出版单位、影视制作与传播公司、广告公司、文化出版及传播机构、企业网站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多媒体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物的创意设计、编辑加工、内容合成与信息发布推广;以门户网站为主的多媒体网络传播;数字影视作品的编创、制作与传播。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编辑出版学
专业介绍
本专业面向新闻出版行业,培养适应数字出版与内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出版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出版专业技能实训,具备系统的现代出版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数字出版新技术应用能力,能在数字出版、新闻传播、书报刊出版、文化教育等单位以及企业文化部门,从事出版传播策划、内容编辑、技术编辑、出版经营管理、知识内容管理、内容产品设计、知识服务、市场营销和用户推广等工作。本专业设有数字出版和出版发行两个课程组。
主要课程
出版学概论、编辑实务与技能、数字出版实务、网络编辑实务、出版网络营销、选题策划、出版物营销实务、出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版权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体概论、传播学原理等。
就业方向
(1)数字出版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各新闻出版和文化传播单位的内容编辑、技术编辑、网络编辑、成本管理等岗位;各数字出版机构产品设计、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内容资源管理等岗位;各文化传播和企事业单位的媒体传播策划、文案编辑和业务管理等。
(2)出版发行方向毕业生面向书报刊、网络和数字出版、新闻传播等单位,从事出版物营销策划、市场运作策划、市场开拓、用户管理、书展推广、物流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工业设计
专业介绍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集成创新活动。作为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工业设计产业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本专业培养以立体工业产品设计为主,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辅,具备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门设计部门、科研院所等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型高级工业设计师。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绘画基础、二维形态设计基础、三维形态设计基础、设计快速表达技法、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模型制作方法、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产品市场战略分析、产品情感化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方法、室内设计效果图技法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数字化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轻工、医疗器械、家电、仪器、广告、通讯、家具、文教等企事业单位的产品设计、开发、宣传、展示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包装工程
专业介绍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的专业。以产品包装及其物流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产品包装材料、技术、工艺、设备及过程、包装产品贮运销售、包装废弃物与环境等环节中的相关科学技术问题。
本专业从社会实际和行业发展需求出发,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具备运输包装设计、包装机械设计、包装产品质量控制、研发新型包装结构、包装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包装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包装工程专业设有运输包装和包装设备两个专业方向。运输包装以安全、方便运输储运为主要目的,本方向培养学生具有包装系统优化设计与实现的知识和能力:材料选择与设计、包装件结构设计、运输包装系统设计、运输包装测试评价、包装成本核算等。旨在解决如何降低运输流通过程对产品造成的损坏,保障产品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包装设备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和商品包装过程的设备,包装过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如清洗、堆码、拆卸、计量和盖印等。包装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包装质量。包装设备主要研究包装过程自动化、包装设备智能化、包装材料绿色环保、包装系统高质和高效等。
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高分子化学、包装工程导论、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容器结构设计、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运输包装、包装设备结构与原理、包装设备控制、光电检测技术、包装物流、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包装标准与法规、包装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等。同时还设有大量的实践与实习环节:生产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商检、外贸、海关、技术监督部门、大中型制造企业、包装设备设计制造企业、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包装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事包装系统解决方案与实现、包装设备设计制造、包装系统设计制造、产品的包装造型设计与制造、商品质量检测、生产实施与工艺控制、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及华东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33%,位居学院第一。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印刷工程
专业介绍
印刷工程是综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数字媒体、颜色科学、信息记录材料等技术的交叉学科。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掌握与图文传播和复制相关的色彩学原理与应用、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原理与工艺、印刷材料和印刷适性、印刷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事多媒体和跨媒体设计、制作;具备常规产品印刷与印刷材料的选择、测试和使用能力;能够进行图文复制及工业产品复制的印刷工艺设计、印刷机械设计、组织印刷生产实施、进行印刷复制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掌握基本的印刷生产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熟练地进行不同复制产品核价和成本分析;主动了解和跟踪现代印刷业的发展动态,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印刷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设有图像传播工程和印刷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班的培养采用全新的3+1模式,即3年学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1年在国外知名学府或在国内知名企业学习实践,专门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教学和实习指导,使学生具有卓越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招收的学生是进行单独小班化培养,采用特殊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措施,部分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延续3+1+2模式的2年研究生培养,培养期间确保有1年的国外学习经历。图像传播工程主要研究可视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输出再现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包括色彩再现、图文信息复制传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媒体技术等。印刷技术专业方向主要是研究色彩科学与技术、图像与文字处理技术、印刷复制工艺及材料适性分析、印刷质量检测及控制、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领域涉及印刷工艺、印刷设备、印刷材料等。
主要课程
色彩学、印刷色彩管理、印刷材料与适性、数字印前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印刷图像处理、印刷原理与工艺、数字印刷、计算机集成印刷、光电检测技术、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印刷机结构与原理、印刷设备控制、特种印刷、印后加工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出版与印刷概论、图像复制原理、信息记录材料、页面描述语言、数字化工作流程、跨媒体出版、印刷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
印刷工程卓越工程师班一部分学生直升研究生,毕业学生可从事文化传播业、印刷业、包装业、纺织业、电子业、装潢装饰业。目前可就业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印务公司、快印公司、印刷包装贸易公司、专业电脑制版公司、出版社、报社、印刷媒体与广告公司、学校、研究所、文化传播公司、多媒体制作公司、印刷机制造公司以及与图文复制相关的行业与企业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主要培养医疗器械、医药工程设备、食品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的高级工程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具有理工医结合,以工为主,兼容管理的鲜明办学特色。医疗器械与食品安全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六大学科群之一,医疗器械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相关专业列入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及卓越工程教育试点专业。
学院现设“生物医学工程”(含医用电子仪器、精密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方向)、“医学影像技术”、”医学信息工程”、”假肢矫形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和“食品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生物医学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工程硕士点。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4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王威琪教授担任学院名誉院长,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著名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专家华泽钊教授担任学院首席教授。学院所属的医疗器械与食品实验中心设有各类公共和专业实验室18个,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学院依托“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现代医疗器械、智能医学仪器与系统、生物系统热科学及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等研究领域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医院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日本光电、德尔格、贝朗爱敦、富士医疗等行业知名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为鼓励青年学子报考我院各个专业,立志成为医疗器械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专门人才,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飞利浦(中国)有限公司、润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院设立了面向本科生的创新基金与奖学金。
2013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
1、生物医学工程类(含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信息工程、假肢矫形工程4个专业) 2、化工与制药类(含制药工程1个专业)3、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精密医疗器械的设计、研制、开发应用,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和监管等综合能力的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等工程应用性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医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医学电子仪器的系统设计、精密医疗器械的系统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接受现代医学仪器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典型医疗器械应用的训练,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医疗器械开发设计和研制、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和技术监督管理等工作,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养,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
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人体解剖学、电子技术、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人体机能替代装
置、医用检验仪器、医用光学仪器、医院设备及器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医疗器械电气安全管理学、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检测技术。
就业方向
从事医用电子仪器和医疗器械的研制、新产品开发设计和经营管理;各级医疗卫生系统从事医院临床设备的应用、管理和维护;各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医疗器械的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从事产品注册、产品质量检测等。
本专业下设“医用电子仪器”、“精密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 3个专业方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个集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新兴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X线CT、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在医学影像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影像设备管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影像物理学、放射测量与防护、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图像处理、PACS系统等。
就业方向
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放疗科、设备科、核医学科;中外医学影像设备研发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医学信息工程
专业介绍
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学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级医院正常运转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所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医学信息系统及集成、数字医疗及其他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的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关的较为宽广的理论知识,受到医学信息系统相关的工程能力的训练,能在医学信息工程、数字医疗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电子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医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用软件技术、医学信息标准与集成技术等。
就业方向
可在医疗信息技术相关的生产经营企业、研究机构、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就业,从医疗信息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假肢矫形工程(人体康复工程与器械)
专业介绍
本 专 业 培养医工结合、机电结合、兼容管理并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掌握本专业康复医学、假肢与矫形器及其 它 康 复 器 械的设计、制造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既适应现代假肢矫形技术一线的需要,又能从事医疗器械及康复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基础、康复医学、机械、电气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康复器械基本专业知识,具有初步制作安装假肢矫形器的能力、康复器械设计与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医学基础、康复医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人体生物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液压及气动技术、人机工程学、生物医学测量技术、假肢矫形器技术、康复工程概论、人体辅助康复器械、康复治疗与训练设备、骨科器械等。
就业方向
医院、康复中心和假肢企业的假肢矫形器师、康复工程师;医疗机构的康复器械临床工程师;医疗/康复器械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医疗/康复器械生产、贸易企业的技术服务工程师;康复工程产品监督管理与检测机构从事康复器械的监督管理、检测人员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制药工程
专业介绍
随着医药工业的高速发展,药品的设计与制备日益受到重视,因而对精密制药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以及检测验证和相应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的大环境下,为满足制药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置的。专业以制药基本理论、制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知识为基础,培养既懂得制药原理和工艺,又精通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的社会紧缺人才。为制药工艺设计、设备改进、性能检测验证及药品安全生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有机化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测控技术、药物制剂工艺与设备、工业制剂学、制药化工原理、药品生产过程与控制、GMP与药剂设备验证、药理学、药品检测技术、UG软件应用、制药设备电器控制及PLC应用、中药制药新技术、药厂车间布置课程设计、药剂设备典型机构设计等。
就业方向
可 从 事 制药 设 备 机 械 设计、制造,制药工艺开发、以及相应控制、管理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如制药公司、药物研究中心,制药设备、化工机械生产企业或研究院(所),药品及药剂设备的监管部门,医药工程设计咨询公司等单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及工程技术为基础,针对从食品原料、加工、检验、贮藏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校的该专业在食品冷冻冷藏和食品加工工程方面极具特色,主要培养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内从事科研开发、品质控制、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经过四年培养,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食品加工、食品分析以及相关专业技能,获得本专业的实验培训和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传热传质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学、现代仪器分析、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工艺概论、食品机械、食品冷冻冷藏原理、食品工程测控技术、食品工程专题报告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能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科学研究、食品产品开发、食品加工工程设计、食品机械制造、食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质量、安全与健康的关系。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保障人体的健康。本专业主要为食品企业、商检、海关、标准计量、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产品检验、科研院所等有关食品分析、检测与质量管理监督部门培养从事食品安全检验、食品品质控制与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经过四年培养,将具备扎实的化学、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及检验、管理心理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保鲜与冷藏链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免疫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食品流通、加工、进出口检验检疫、卫生监督、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在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食品检验、食品品质控制与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为实现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培养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急需
人才,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重点发展院校——上海理工大学与谢菲尔德大
学、利兹大学等9所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创办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是上海理工大学下属的非独立性质学院,也是目前国内领先
的成体系、成规模、集约化引进海外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大学学院。学院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主要实施本科层次学历、学位教育和境外学士学位教育,也是目前国内少数采用“1对N”模式的中外合作大学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校园位于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
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周围商业繁华,文化气氛浓郁。目前学院已建立商务与传播学院
和工程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会展管理系、电子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财务与金融系,以及学术英语(EAP)教学中心和物理与数学教学中心,实行全英文授课,小班制教学。学院教职员工逾200人,其中超过85人的师资团队全部由资深外籍教师组成,分别来自全球1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中英国际学院在校生人数约2000名,并拥有来自于30 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国际学生。在执行校长高岩教授(Professor Ian Gow OBE)的带领下,学校将继续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国际化学位教育。
于2011年7月隆重举行的毕业典礼,标志着首届中英国际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在上海,以全英文授课方式完成学业后,被成功授予英国大学学士学位。这两所英国合作大学分别是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和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值得一提的是,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及硕士录取率,整体高达96%。毕业生们以优异的学术成绩、极高的就业率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9所英国共建大学
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利兹都会大学、索尔福德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
2013年招生计划:
学院2013年国家计划内招生为4个专业,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并修满学分后,将同时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及英国相应大学颁发的中英双学位证书。同时,学院还开设有自主招生课程与专业,包括国内四年本科学位课程、双联学位课程/Split Degree(2+1+1学士,即2年国内+1年英国+1年国内);双联学位课程/Split Degree(3+1学士,即3年国内+1年英国);双联学位课程/Split Degree (2+2学士,即2年国内+2年英国)等课程与专业,学生须参加并通过学院的自主招生英语考试。
2013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
1、工商管理(中英合作)2、会展经济与管理(中英合作)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
学院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1195号(近陕西南路)
招生咨询:021-64319899
学院网址:www.sbc-usst.edu.cn
工商管理(中英合作)(2+1+1模式)
Business Management
合作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学位课程内容丰富、选择多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代商务管理领域的发展,还将有机会进行一些高水准的小组项目及个人作业活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及项目考察(部分在当地企业进行),该课程的教学结合了当代商务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思想和专业实践,以求达到学术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主要课程
学术英语、商务学、经济学、商务数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主旨与观点、会计学、统计学、法律和经济学、企业社会责任、市场营销、营运及生产链管理、组织行为学及战略管理、公司管理、企业和企业家、国际商务、管理咨询、项目管理、工作与组织心理学等。
注:该专业的学生在中英国际学院完成第一、二学年学习,于第三学年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学习(海外学习及生活的费用由学生自行承担),第四学年再回到上海继续完成学业。
就业方向
学生既可选择在大型跨国公司就职,也可选择在中小型公司就业,就业方向包括: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咨询、市场营销及零售管理等领域。
授予学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英合作)(4+0模式)
Events Management
合作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专业介绍
会展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大到奥运会,世界博览会,节日庆典,小到行业年会、商业展示、音乐会,而会展专业则是这些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和营销。该专业借助英国大学成熟的国际会展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会展业培养具备国际策划能力和运作水准的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学术英语、经济学概论、会展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展现场管理、会展业人力资源管理、消费者行为及会展经验、会展设计、会展项目管理、管理创意学、企业战略管理。
就业方向
专业会展行业及旅游、酒店、娱乐休闲行业、慈善事业中的会议、展览、及公关活动的策划、组织、营销及管理。
授予学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4+0模式)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Control Engineering
合作大学: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可运用于很多领域,不仅包括电子传媒、多媒体、安全设施等大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冰箱、CD播放器、DVD等家用设施。该学位由认证机构英国工程与技术协会认证,为该专业的学术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
学术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C、电路原理、机电一体化、数字系统设计、电子工程材料、电子工程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检测与控制、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
就业方向
工业企业、商业金融等诸多行业的电气及电子工程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包括计算机、医疗、通讯、航天、军事领域;工程学培养的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工科学生成为受管理咨询、银行投资等行业争抢的人才。
授予学位:
上海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Engineering)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4+0模式)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合作大学: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专业介绍
在机械制造工程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了解和分析到机器零部件、机器本身和机器系统如何设计和运作的。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设置主要依据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需求,同时有来自相关学术和企业咨询公司的支持。
主要课程
学术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机械工程制图、基础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学、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测试与控制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就业方向
航空领域、发动机和汽车制造、工程咨询、机械制造业等。工程学训练培养起来的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工科学生成为受管理咨询、银行投资等行业争抢的人才。
授予学位:
上海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
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简称中德学院)成立于1998年9月,是上海理工大学和汉堡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作为上海-汉堡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内容之一。联合办学的宗旨是引进德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利用双方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培养适合中德两国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需要,尤其是德国在华投资企业与公司需要,既懂德语又懂专业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探索一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之路。
中德学院现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通过每年6月初的全国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招生,所有专业为一本招生,录取线略高于上海理工大学一本平均录取线。以往,三个专业采用隔年招生形式。现今,根据社会需求及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招生规模将不断扩大,2012年起已实行电气专业扩招。
各专业均为全日制、四年制学士教育。第一学年主要强化德语学习,由中德双方的德语教师任课,并要求通过德国歌德学院组织的德语等级考试。此后,德语学习还将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连续性,并要求在学士论文开始前通过德福考试;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专业教学,其中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由汉堡应用科技大学教授用原版德文教材并用德语授课;第七学期到企业实习,其中10%的优秀学生被选送到德国本土Airbus,Lufthansa Technik,Siemens,Philips等著名企业实习,其余学生在国内德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实习。
2004年12月14日,德国权威的理工学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通过对中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评估认证,这使两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可同时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双学士学位,也使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本科工程专业“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的大学,也是亚洲地区首个获得ASIIN认证评估的大学。201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又通过了复评估,国际经济与贸易也通过了初评估。目前,三个专业都具有未来5年颁发中德双学士学位的资质。2011年,中德电气专业受到上海市教委表彰,被评为八个”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
2013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专业介绍
本专业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培养适应于中德两国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需要的、尤其是德国在华投资企业、公司所需的、既掌握一定的德语知识,又懂电气工程专业技术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德语的强化训练,同时又能获得电气工程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电气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维护、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该专业具有明显的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扎实的德语基础,具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
德语 1-6、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信息技术、电路、电力电子、电机及拖动技术、数字系统、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技术英语 1-4、检测技术、项目设计、工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调试、管理、维护、开发、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大多数毕业生在德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部分毕业生赴德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由于合格毕业生能获得中德双学位,无论是就业或出国深造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授予学位:
上海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