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序号 |
名称 |
所属单位 |
获评年度 |
1 |
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美术学院 |
2009 |
2 |
民族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
药学院 |
2012 |
3 |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
公管学院 |
2012 |
序号 |
名称 |
所属单位 |
获评年度 |
1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算与实验中心 |
2005 |
2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材院 |
2006 |
3 |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科院 |
2006 |
4 |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信学院 |
2007 |
5 |
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美术学院 |
2007 |
6 |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科院 |
2008 |
7 |
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文传院 |
2009 |
8 |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经院、管院、公管 |
2010 |
9 |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
外语 |
2011 |
序号 |
机构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复单位 |
批复时间 |
1 |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2003 |
2 |
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2009.12 |
3 |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 |
经济学院 |
中国科学院-国家民委 |
2006 |
4 |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
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国家民委 |
2011.3.30 |
5 |
高校风险预警防控研究中心 |
管理学院 |
省教育厅 |
2011.5.9 |
6 |
民族政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2011.12.24 |
7 |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2012.12.20 |
8 |
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公共管理学院 |
省教育厅 |
2012.12.20 |
9 |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音乐舞蹈学院,博物馆 |
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教育厅 |
2013.10.25 |
10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中心 |
经济学院 |
国家民委办公厅 |
2013.12.22 |
11 |
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省政协 |
2013.09 |
12 |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委宣传部 |
2013.09 |
13 |
民族法制研究中心 |
法学院 |
国家民委 |
2014.4.10 |
14 |
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国家民委 |
2014.4.10 |
序号 |
机构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复单位 |
批复时间 |
1 |
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材学院 |
国家民委-教育部 |
2006 |
2 |
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化材学院 |
省科技厅 |
2004 |
3 |
生物技术实验室 |
生科学院 |
国家民委 |
2001 |
4 |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室 |
化材学院 |
国家民委 |
2001 |
5 |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 |
电信学院 |
国家民委 |
2001 |
6 |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室 |
电信学院 |
国家民委 |
2001 |
7 |
认知科学实验室 |
生医学院 |
国家民委 |
2001 |
8 |
民族药学实验室(三级) |
药学院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009 |
9 |
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
化材学院 |
省科技厅 |
2010 |
10 |
智能无线通信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电信学院 |
省科技厅 |
2011 |
11 |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生科学院 |
省科技厅 |
2012 |
12 |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中心 |
药学学院 |
省经信委 |
2005 |
13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 |
化材学院 |
省经信委 |
2006 |
14 |
武汉市能源催化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化材学院 |
武汉市科技局 |
2009 |
15 |
武汉市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中心 |
化材学院 |
武汉市科技局 |
2011 |
16 |
低碳发展与企业清洁生产软科学研究基地-武汉光谷清洁生产研究中心 |
经济学院 |
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南民族大学 |
2009 |
17 |
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药学院 |
武汉市科技局 |
2008 |
18 |
武汉电离层监测技术研发中心 |
电信学院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
2010 |
19 |
湖北省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化材学院 |
省科技厅 |
2013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序号 |
名称 |
所属单位 |
获评年度 |
1 |
应用化学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2007年 |
2 |
民族学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07年 |
3 |
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8年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2009年 |
5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10年 |
省部级重点学科
序号 |
重点学科专业 |
重点学科级别 |
获评年度 |
1/2 |
民族学 |
国家民委/湖北省 |
1989/2008 |
3 |
有机化学 |
国家民委 |
1989 |
4 |
法学理论 |
国家民委 |
2001 |
5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国家民委 |
2001 |
6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家民委 |
2001 |
7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湖北省 |
2008 |
8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
湖北省 |
2008 |
9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湖北省 |
2008 |
10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湖北省 |
2008 |
11 |
文艺学 |
湖北省 |
2008 |
12 |
分析化学 |
湖北省 |
2008 |
1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湖北省 |
2008 |
14 |
民族药学 |
国家医药局 |
2009 |
注:2008年我校民族学(一级学科,涵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5个二级学科)、文艺学、分析化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
学校有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医、艺、教育10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79个;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0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领域),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教师中,有正副教授76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7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9人,省部级专家34人,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9%,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