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朋校友圈 - 真实大学口碑 - 职业圈旗下网站
职朋校友圈 >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大学实力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

 重点实验室

目前无

 重点学科
序号 系部 专业名称 科类 专业代码 专业特色
1 护理系 护理 医药卫生一类 620201 重点专业
2 会计系 会计 财经商贸类 630302 重点专业     第一批申报本科专业      
3 财务管理 财经商贸类 630301 重点专业第一批申报本科专业       
4 工商管理系 市场营销 财经商贸类 630701 第一批申报本科专业 
5 物流管理 财经商贸类 630903 特色专业
6 工商企业管理 财经商贸类 630601 优势专业
7 国际教育中心 国际商务 财经商贸类 630503 特色专业
8 信息工程系 汽车营销与服务 财经商贸类 630702 优势专业
9 电子商务 财经商贸类 630801 特色专业
10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加工制造类 600209 第一批申报本科专业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二类 610201 优势专业
12 软件技术 信息技术二类 610205 优势专业
13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 土木水利类 540301 优势专业
14 工程造价 土木水利类 540502 优势专业
15 人文与艺术设计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土木水利类 540102 优势专业
16 艺术设计 美术与设计类(省统考) 650101 特色专业
17 环境艺术设计 美术与设计类(省统考) 650111 优势专业
18 旅游管理 旅游服务一类 640101 特色专业
19 烹调工艺与营养 旅游服务二类 640202 特色专业
20 体育运营与管理 体育类(全省专业统考) 670408 优势专业


 可授予的学位

目前无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709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98人(其中正高级29人、副高级169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220人,双师型教师251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师资配备合理,师资数量、质量和素质能够满足教学基本需要。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院积极组织参加大学生技能大赛活动,成绩斐然。近三年,获得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等级奖49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7项;获得省级专业技能竞赛等级奖5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5项。特别是在2016年学院组织参加全国性最具影响力、最多高校参与的大学生技能大赛活动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如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大智慧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奥派杯”全国移动商务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团队奖。

   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将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近两年,学院获得省级科研立项25项,其中2016年获得四川省教育厅科研立项10项,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立项3项;2017年获得四川省教育厅科研立项12项。学院科研成果获奖37项、获得专利31项,为行业、企业提供咨询报告36个。教师出版著作、编写教材122本,发表学术论文372篇。


 学生人数

  截止2016年9月,学院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11063人。

学院现开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旅游、艺术设计、建筑工程、信息工程、航空、护理等39个专业,涵盖管理、工学、文学、艺术4个学科门类。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2015年,学院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国际金融3个专业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立项;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3个专业获得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立项。

   学院专科学制为全日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本专业相关课程学分,经审核后准予毕业。凡在三年中未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延长学习期限,最长为两年;凡未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按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推行“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在校读书学习与毕业就业“无缝对接”。各专业教学始终坚持强化“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以“能做、能说、能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培养过程中,以“培育健康人格、展现高雅品味”为导向,为学生职业生涯塑造良好人格品质;在知识传授中,以“奠定能力基础,丰厚素质底蕴”为主线,让专业基础知识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能力培养中,既要让“三能”思想在课堂教学、素质拓展及校内外实训实习中加以融会贯通,又要使学生基本技能得到切实提升。近年来,学院为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打下了扎实基础。



最后更新日期:2017-06-23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